月是故乡明是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中的诗句,这句诗的意思是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。
月是故乡明的意思
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是: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。
月是故乡明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月夜忆舍弟》。
月是故乡明源于哪首诗
此句源于唐代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。
全诗如下:
《月夜忆舍弟》
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
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
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
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
译文
戍楼上的锣鼓声隔断了大家的来往,在边塞的秋季里,一只孤雁在鸣叫。
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,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。
有兄弟却都分散了,没家没办法探问生死。
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可以送到,何况战乱频繁没停止。
赏析
全诗层次井然,首尾照应,承转圆熟,结构严谨。“未休兵”则“断人行”,望月则“忆舍弟”,“无家”则“寄书不达”,人“分散”则“死生”不明,一句一转,一气呵成。
在古典诗歌中,思亲怀友是容易见到的题材,这种作品要力避平庸,不落俗套,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,还需要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。
杜甫正是在对这种容易见到题材的处置中,显出了他的大伙本色。安史之乱中,杜甫颠沛流离,备尝艰辛,既怀家愁,又忧国难,真是感慨万端。
稍一触动,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,所以把容易见到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这样凄楚哀感,沉郁顿挫。
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什么之情
月是故乡明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想念,身在异地不可以回家的无奈,内心的寂寞,对现在生活隐隐的不满。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月夜忆舍弟》。
月是故乡明译文: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大家的来往,边塞的秋季里,一只孤雁正在鸣叫。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,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。有兄弟却都分散了,没家没办法探问生死。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可以送到,何况战乱频繁没停止。
杜甫介绍
杜甫(公元712年-公元770年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。汉族,祖籍襄阳,河南巩县(今河南巩义)人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
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不同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叫做"老杜"。
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很深远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叫做"诗史"。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杜甫创作了《春望》、《北征》、《三吏》、《三别》等名作。